县教育局召开“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专题工作会
田剑锋在会上重申《大田县教育局关于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意见》,要求各学校严格贯彻落实:
一要加强领导,提高认识。“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是净化校园文化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,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,是促进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举措。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工作的重要性、必要性,要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、使命感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日程,与深化校园文化建设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三项工作有机结合,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工作目标,将责任落实到人,认真组织实施,坚持常抓不懈,确保工作实效。
二要加强合作,跟进服务。各学校要注重家庭参与,实行家校合作,加强沟通交流,联合家长共同做好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工作。要通过倡议书、致学生家长一封信、家长会、家访等形式,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性,积极争取广大家长的配合和支持,邀请家长与学校一起监控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,倡导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及时引导和合理约束,尽量避免孩子单独使用手机,教育孩子远离成人聊天室和黄色网站,积极配合学校开展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活动。同时,各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要提供优质服务,想方设法为家校联系提供便捷的沟通平台,向学生及家长公布学校值班室电话及班主任、科任教师联系电话,并及时联系相关通讯部门,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校讯通、校园电话、亲情电话等通讯工具,妥善解决学生禁用手机后必要的通讯问题,确保家校联系畅通无阻,消除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。
三要加强宣传,明确职责。各学校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,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,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通过课堂教学渗透、国旗下讲话、校园广播、主题讲座、班(队)会、签名承诺、专题板报等宣传阵地,集中开展“远离手机,净化校园”主题教育活动,强化学生不带手机进校园的意识、态度和行为。要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,自觉践行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》,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,教育学生不利用手机浏览、制作、传播不良信息,不登录不健康网站,不玩不良网络游戏,防止手机沉迷和受到不良影响,学会选择、学会自律、学会自我保护,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习惯。各学校要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:校长是第一责任人,要亲自抓、负总责,确保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工作不走过场、落到实处;学校政教处、团委、少先队等部门要具体抓,结合实际制定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工作规章制度,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并抓好落实;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,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沟通和纪律教育,落实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,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要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,对沉溺手机网络、行为举止异常或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,并适时疏导教育。同时,教师在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活动中应以身作则,要发挥表率及监督作用,教育和带动学生自觉抵制手机的诱惑,教师在上课时间不使用手机,非上课时间不在教室等学生主要活动区域随意使用手机。
四要加强督查,确保实效。县教育局将把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,列入中小学校长、班主任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,实施动态监督,并对各学校推进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,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,树立先进典型,对工作不力的单位督促整改存在问题。各学校要强化长效监管,安排专职人员负责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工作的经常性监督检查,对本辖区各学校、本校各班级开展此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,并将履行职责的情况作为班级及师生评优选先的一项参考指标,努力实现“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”工作目标,还校园一片净土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。
会上,连仁胜就加强学校德育、做好政教常规、凸显校本特色有关工作进行具体布置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